【跑步心得】相信別人,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!

 

跑步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同,能夠認真準備某場賽事並開心踏上感應地墊,始終都是自己訓練計劃的準則;入選就是選手,不怠慢不推拖信守承諾,從去年9月開始就只為2018台北渣打馬拉松前進。

看似漫長訓練週期,記得某天練習完坐在田徑場旁思考一會兒後才發現:「啊~原來只剩下2週!」時間總會在妳很努力時也跟上腳步,血氣方剛的那些年,選擇與之抗衡,但開始運動後才明白,它不是對手而是夥伴,每分每秒都值得細細品嚐。

四個月的類選手訓練週期,每一次在看完教練的課表解說、力量訓練的錄影後,總會立刻寫下注意事項及心得,並與身邊的跑友們討論。即便討論後所得到的共識,難免與課表初衷有些差異,但仍會以身體的回饋下去做修正,因為我想要體會專注的自由;跑完課表後再試著寫出訓練日誌,即便寫不出來也會安靜回想,希望藉此能讓狀況都在掌握之中。

經由次次練習,對於跑步當下的感受描述,越來越能貼近實際情況,但心裡那座高強也越來越明顯!沒錯~開始出現厭跑和比較的想法,它們突然來臨,令人不知所措,起初試著看書、自我對話來轉移焦點,但成效不彰,最後乾脆把心情毫無保留告訴身邊的朋友,她聽完就說:「栗子,想想妳的初衷和為了什麼堅持到現在,而且既然能被挑選中,就代表有一定的可能性,要相信自己。」沈澱很久才豁然開朗,每個人雖然都是在跑步,但經驗、身體構造、知覺領會程度造就獨一無二的個體,所以無需比較、儘管說出想法及發問,內化成技術最重要!

時序進入最後訓練期時,跑之前都會問自己,恢復狀況如何?熱身夠了嗎?今天想跑嗎?即便如此,前些日子累積的負面情緒及尚未找到原因的定時痠痛還是來報到,這次是連比賽都想放棄。

後來才明白是因為對知覺加速的誤解,導致跑步姿勢整個不對勁,只要跑超過一定的公里數,左肩胛骨附近就開始酸痛,停跑後痛點即會慢慢消失,起初以為是強度課表下產生的疲勞,隨著次數增加,驚覺不是放鬆就可以解決,尋求運動按摩師與教練的協助後,找到問題點在錯誤的上半身前傾角度及一直以來沒解決的擺臂問題;其實很氣自己,沒有理解正確教練的回饋就修正姿勢,才會造成問題逐漸擴大。

用2週時間,慢慢回歸舒適感覺後,左肩胛骨酸痛感越來越晚才出現,但比賽日也迫在眉睫,心理壓力非常大!深怕在比賽過程中,它會再度出現讓我無法專注,還好有同學們陪著我討論狀況進而暖心鼓勵著我,最後選擇不再恐懼它,就像是多了為隊友,達成我們之間的平衡對話。

期末考終於來臨,擬定策略為:將42公里分成3段,分別是20公里、15公里、7公里,跟21公里測驗時一樣,不管配速只管體感回饋,心率大約個別抓在第一區間(不太喘)、第二區間後段(有點喘)、第二區間上段(會喘但可以控制)。

起跑後心情都一直很平靜,有節奏的跑著但會分心於左肩,刻意保持姿勢讓肩膀肌肉保持放鬆狀態。前20公里,心理上又分為前後10公里,用意在於後10公里希望能拉抬心率至第一區間上限,這樣接下來的15公里的第二區間可以緩緩進入;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,過了10公里後,就在開心肩頸痠痛沒有出現,努力提高心率的同時,忘記維持住姿勢,那種酸酸的感覺若隱若現,馬上鬆鬆脖子感受擺臂動作,啊!!原來又不自覺讓雙臂緊繃,馬上將前臂放下也調整心情,告訴自己:「就這樣順順的完成吧!別管什麼心率區間了,只要酸痛感不出現,比賽完再重新調整讓下一場更好就行了。」

說也奇怪,對話完後步伐頻率恢復,意象中似乎回到剛起跑的樣子,毫無雜念!里程數增加也沒有改變5公里補給一次的策略,進出水站利用教練說的,進站時放慢速度捏起水杯喝兩口,出站後再慢慢加速;只是在倒數7公里的水站,停下來揉揉肩膀和雙腿,我告訴他們:「我們快到了!有好多人在終點等著,要開始衝刺囉。」

比賽時當自己的教練,專注而放鬆的體會比賽,即使雙腳疲憊,因為夠了解自己,才能在比賽當中隨機應變;看見終點拱門時,應該還有2公里左右,但應該是腎上腺素噴發,我的腳向前奔去也不覺得累,直到踏上感應地墊回頭看看時間:04:55:22,哇!!是個從沒見過的氛圍,讓身體告訴我該怎麼跑的結果會這麼快樂,終點照片不是猙獰而是一張張完賽的喜悅笑容。當看見同伴時興奮得無法言語,只想仔細在腦海裡刻上那天的畫面,永遠不想忘記,雖然沒在預估時間內回來,不過大家還是堅持等下去,非常謝謝懂我的你們,因為有他們使此刻的我更完整。

遺憾這次無法愉悅得開全速,但能夠紮實享受比賽、更瞭解跑步、知道什麼事堅持不懈,已經十分滿足,接下來也會繼續跑著,技術部份要更努力領悟;我會成為新的我,一次比一次更精彩;回到最初,我為了什麼而跑?栗子為了自己而跑也為了和同伴們一起而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