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名稱 | 股票代碼 | 目前價格 | 目前漲跌幅 | 預測漲跌幅 | 預測公式 | 更新時間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聯華 | 1229 | 60.9 | 4.93% | 5.18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居易 | 6216 | 43.7 | -2.64% | -2.77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倫飛 | 2364 | 94.5 | -0.83% | -0.87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力麗 | 1444 | 9.18 | 0.12% | 0.13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華城 | 1519 | 612.0 | 2.1% | 2.21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雋揚 | 1439 | 31.05 | -3.06% | -3.21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鑫永銓 | 2114 | 95.2 | 3.0% | 3.15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和桐 | 1714 | 8.52 | -3.99% | -4.19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強盛新 | 1463 | 23.35 | -3.96% | -4.16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圓裕 | 6835 | 50.3 | 1.21% | 1.27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新麗 | 9944 | 20.55 | -0.01% | -0.01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致伸 | 4915 | 90.7 | -3.3% | -3.46% | 预测涨跌 = 当前涨跌幅 × 1.05 | 2024-10-17 02:48:19 |
施昇輝:
全球央行和政府近期的目標開始有所轉變,從過去的控制疫情到經濟增長,轉變為控制通膨和去槓桿化。美國聯準會放棄了通膨只是暫時性的用語,第四季明顯變得更鷹派。歐洲央行在 2022 年底完成剩餘的購債後,將準備在 2023 年初開始升息。日本央行也上調對通膨的預期,可能在達到2%目標之前就開始升息。其中最積極的是中國,在經過過去一整年對房地產、科技和原物料整肅後,在估值低,政策鬆綁和央行降息的情況下可望帶來更佳的資產回報。各國通脹壓力不均 亞洲抵抗力最佳隨著疫苗施打率的提升和港口工人增加,波羅地海指數今年以來已經下降了25.85%,去年最關注的塞港問題應可在今年第一季逐步緩解。但服務業工資直線上升對歐美國家較為棘手,美國2021年消費者物價上漲7%,漲幅創39年半新高,服務業佔美國經濟七成以上,成本上升而需求顯著復甦,推動了一輪服務業漲價,並帶起新的通脹預期,今年可能都將維持高位。而亞洲國家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上相對較為緩和,日本CPI雖然上升但仍然在1.1%的低位,中國2021年CPI 增長0.9%,印尼11 CPI 僅1.75%為17個月新高但也低於央行2%的目標,而壓力相對較大的印度目前大約在5%左右,不過大部分都是因農產品和原油的價格所影響,隨著基期墊高通脹應可在上半年緩解。歐美即將開始去槓桿 中國調整結束新冠疫情催生出美國前所未見的龐大的貨幣刺激措施,美聯儲現在的資產負債表是疫情前的2.5倍,是2008年次貸風暴前的十倍。既然危機已去,通脹成為威脅,回收流動性符合邏輯,預計美聯儲今年3月結束QE並且開始升息,全年度有望升息4碼,過去兩年過剩的流動性和槓桿率將逐漸下降。中國是全球疫情中復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,也是最快進行降槓桿的國家,和歐美透過升息不同,中國直接對於槓桿率最大的房地產產業進行整肅,從三條紅線開始的各項政策,逼迫房企用帳上現金支付債務,降低境內銀行及信託公司對於該產業的放款,將資金引導至電動車和新能源等相關產業。中國2021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從6.6%下降至4.4%,遠低於疫情前10%的增長,去槓桿的程度非常顯著。降槓桿的過程很痛苦 但結果是美好的在戳破中國房地產這個灰犀牛後,亞洲高收益債的利差位於歷史高位的1000個基點,而尚未去槓桿的美高收和歐高收利差不到400個 基點,整體評價面更有吸引力。經過此波壓力測試流下來的公司將有更多的收購機會,未來可期待像2015年後產業更新的榮景。在通脹壓力相對小的亞洲地區,升息的步伐也較為平緩,中國甚至還有降息空間,在基準利率上升不大且利差仍然有收斂空間的前提下,持續看好亞洲債券的表現。